当前位置

: 短文原创文章 原创美文 浏览原创文章内容

《效率脑科学》读后感100字

shortarticle 短文网 2022-01-29 14:10:55 21

《效率脑科学》是一本由戴维•罗克(David Rock)著作,图灵|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效率脑科学》读后感100字

《效率脑科学》读后感(一):序言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手稿时,我就问戴维·罗克,我是否可以与 我妻子和两个孩子分享其中的内容。这本书清晰实用,设定巧妙:每 一个场景都发生在日常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每当故事的主人公在了解 和学会应用有关大脑的知识之后,同样的场景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当对自己的心智有了更深的理解后,也就是有了我所称的“第七感” (mindsight)之后,他们就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如何调动自己的大脑,也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心智,也就是我们调节能量和信息流动的方式,从大脑中产生。 所以,新兴的大脑科学必然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戴维·罗克 以准确又易懂的方式阐释了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领域晦涩难懂的研究成果。他采访了许多科学家,参观了他们的实验室,并花了数百小时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筛选出关于心智和大脑如何影响生活的最新见解。 本书基于严谨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思维工具,帮助人们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如果你是一名一线员工,本书中的故事和科学知识会帮你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过度劳累;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本书能够让你更知人善任,并在各种项目中游刃有余;如果你是一位领导者,了解大脑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你创立一家员工为之自豪、专注工作、紧密合作的企业。 了解大脑可以锻炼你的心智、提升你的工作表现。对能量和信息流动的调节能力越高,你的效率就会越高,获得的成就感也越大。戴维·罗克正是帮助我们理解大脑工作原理的正确向导,我们十分感激他与我们分享这些来之不易的见解,以及他的幽默感。 ——丹尼尔·西格尔

《效率脑科学》读后感(二):利用大脑的局限性做点想做的事

读这本书,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大脑的局限性。

它不允许我们同时有意识地处理两件事情,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不算,因为走路是自动化的,由我们大脑中的基底神经节接管,我们走路的时候不会去想,我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除非你在做康复。这时你的注意力是在手机上的。

它不允许我们持续地做高难度的事。因为能量供不上了。大脑的前额皮质占大脑总体积的4%,主要负责理解、思考、判断这些复杂行为,据说是人类最晚演化出来的脑区。而做上述复杂的事儿,是非常费神的。所以做了几件,我们就会疲劳,就需要补充能量,尤其是葡萄糖。

它也不因为我们无所事事而休息。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但是消耗身体能量的20%,就像一个功率超大的设备。这些被消耗掉的能量,有60%-80%被用在预设模式网络上。

它也不擅长记忆。我们可以看到最强大脑们在记忆力方面的惊人表现,但是和大脑的其他功能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尤其是在和计算机相比时,你会觉得,把大脑稀缺的资源用在记东西上,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这种局限是永恒的,就像永恒也有局限一样。

所以,对于脑力的合理运用,建立在大脑局限性的基础上。看到并正视这个约束条件,我们才能更加有所作为,或者说事半功倍。对这种局限性的探究,实际上是对规律的探究,而按规律办事,近乎道。

《效率脑科学》花了很多篇幅来做这种探求,不管是采访30多位脑科学家,还是参考300多篇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学术论文,抑或花上3年的时间去整理成书,戴维·罗克所呈现给我们的,是如何基于对大脑的认识,来改变大脑。

是的,大脑具有可塑性。

《连接组》的作者承现峻专门写书讲了“连接组”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基因组而言的。承现峻认为,人类可以用行为重塑大脑的神经连接,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主动干预,或者叫选择。在这里,选择也大于努力。

罗克显然也同意这一点,他在讲人如何运用大脑里的“刹车系统”抑制冲动时,给出了一张图:

人有“自由不去做的意志”

在大脑发出信号之后0.3秒,行为欲望产生,在接下来的0.2秒里,我们可以决定做或者不做。一些时候,我们可以成功抑制自己的冲动,但当我们处在负面情绪的旋涡里,或者大脑非常疲惫的情况下,就不一定能抑制冲动了。而且刹车一次之后,再刹车,就不一定有那么好使了。所以,远离诱惑最好。

同时,这个刹车系统是可以强化的,我们可以通过正念去训练自己对于心理过程的觉察,觉察之后,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但是正念训练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

像这样的点,书里有很多。关于在压力下保持平静,关于与人协作,甚至是改变他人。你没听错,改变他人,这有点反直觉,但是作者向我们证明,这是可以的。

这本书也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启示,就是如何在局限性之下去做规划和资源分配,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扩展这种局限的边界,进而发挥出大脑更大的能力。

做什么事不是如此呢?

《效率脑科学》读后感(三):理解大脑,才能改变大脑

每到年底,职场人士在安排假期的计划之前,还有一关逃不掉,那就是写年度总结。

写总结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员工们可以通过总结来汇报自己的工作,二是老板可以通过总结来发现存在的问题,给员工一个评价,甚至以此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也就是说有可能影响年终奖金的分配。

尽管写总结的过程有人欢喜有人忧,但是不管员工还是老板,大家都会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觉得理所当然。《效率脑科学》一书中却直接说,年度总结会连续六天降低员工的表现,因为他们要花三天时间去准备总结,再用三天时间从中恢复过来。

这本书的作者戴维•罗克,创建了国际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神经领导学研究所。他们的研究成果能让企业组织更加人性化,被4500多家公司密切关注和应用。每年约有100万名管理者学习戴维开发的模型和工具。

戴维•罗克认为,人的大脑同时想着好几件事情的时候,会导致效率降低。也就是说,你要专心写总结的话,就不可能把手头上的其他工作安排得很顺畅。这跟大脑中的前额皮质有关系。

前额皮质是大脑的思考核心,它需要一切都刚刚好,否则就无法很好地运作。就是说,不能给它过度的信息刺激,也不能让它处于安睡状态。

并且,人脑的活动会受情绪影响。如果写总结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没有达到,或者感觉老板可能会不满意,那么沮丧和郁闷的情绪会降低前额皮质的运行效率。

01 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不只是写总结,生活和工作中还有很多事情让人头痛。比如,我们忙了一天却感觉什么事情都没做好;不到最后期限,总是提不起劲来完成任务;减肥总是反弹等等。

我们会从几个方面来反思这些问题:没有做好计划,没有合理安排时间,或者意志力不够强。但是我们为什么安排不好时间,为什么做不好计划,为什么意志力不强呢?

很多时候,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同时处理几件事情;我们没有把重要的事项放在首位,而是沉浸在一些琐碎的事务中;我们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坚持某件事情。

有时候,我们会盲目地挑战规则。比如,有一项数据显示,开车玩手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三大原因之一。这是因为有些司机认为自己反应足够迅速,边开车边发信息,或者采用开免提、蓝牙等方式来拨打和接听电话,以逃避摄像头的拍摄,却不知道给自己埋下了隐患。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理解那些道理,并用它们来指导或者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同样,我们采取了很多方法却提高不了工作效率,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搞清楚效率是由什么决定的,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效率脑科学》用具体的模型和案例告诉我们,这些都与大脑的运行方式有关系。

02 “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不只是一句玩笑话

书中把大脑前额皮质对工作的记忆称为“舞台”,我们此刻关注的信息就是“演员”。舞台范围是有限的,上场的演员越多,秩序就越容易混乱,即大脑里的信息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这时候就需要“导演”,也就是我们的正念来指挥。

当你看了这本《效率脑科学》,就会知道,雪片般的邮件、公司内部群和微信群的各种信息,是如何消耗大脑的能量,从而影响我们对关键事情的决策效率,甚至导致决策失误。我们的烦躁情绪也由此而产生,情绪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大脑的效率。

当你看了这本《效率脑科学》,就可以知道,在开着车接电话的时候,脑子是怎样运转的,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遇到紧急情况时,它的反应速度会降低。

在读这本书之前,对于“一心不能二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是从方法和勤奋的层面来调整事情的排序,利用相应的工具来帮助提升工作效率。

对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是从立场和性格的层面来讨论处理问题的方法。对于“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青春期叛逆”,我们是从心理的层面来解释这些现象。

而对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施比受更有福气”,我们是从道德的层面来分析这些感受。对于“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我们是从玩笑的角度来调侃意志不坚定和自控力不足。

但是,《效率脑科学》告诉我们,以上种种心理、行为现象及感受,都可以用大脑的运行原理来解释。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大脑的中心及其关联的边缘区域,找到产生这些行为和感受的根本原因。

03 享受人工智能便利的同时,提升人脑的思维效率

这本书中列举了大量能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工作和生活场景,通过埃米莉和保罗的演绎,分析大脑在不同情形下的工作原理,并且给出了改变方案。

近年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或者使生活更加便利,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智能设备、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从规律性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但是也让人们对自己的工作可能被机器取代而产生恐慌。比如,因为高速收费站改为自动收费而下岗的收费员。

自从阿尔法狗战胜了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完胜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又打败了排名世界第一的柯洁,阿尔法围棋的棋力已经被公认超过人类职业围棋顶尖水平,并引发了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取代人脑的大讨论。

人工智能是运用数学、逻辑学和统计学的知识及规律,通过不断地积累和运算得出人类的想法,然后做出超越,也就是说,它是人类运算工具的升级。

人工智能的优势是在某些领域做出的判断比人脑更精确,可以协助人们进行某项精准的操作,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比如精准探测操作,无人驾驶功能等,把人类从重复性、规律性或者高危性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为人脑腾出更有效率的思维空间。

人工智能是一个物理过程,而人脑的运作除了物理过程,还有生物和化学过程。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类的某些行为,而不具备人类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无法形成人类的情绪。

人脑可以通过情绪和情感的调节,来提高思维和决策的效率,这样不仅可以将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还能加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连接和相互支持。

怎样深刻地理解人脑工作和情绪调节的方式,在享受人工智能便利的同时,让人脑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本书无疑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如果你是职场人士,这本书中的具体事例,会教给你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避免过度劳累,并且启发你如何协调各种项目和人际关系。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这本书会告诉你怎样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算你只是一名家庭主妇,这本书也可以帮助你处理好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

再回到开头说的年终总结,为了斟酌一份总结而影响六天的工作,有点得不偿失。但是总结是必要的,我们可以采取更好的方式来做。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些评价性质的反馈意见,会激起大脑强烈的威胁反应,这样对人们改善行动表现没有帮助。

而顺应大脑的运作需求,用它喜欢的积极方式来给予奖赏,比如提高地位、公开肯定、帮助人们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达到总结的目的。同时,让人脑的思维活动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04 理解大脑,才能改变大脑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说,《效率脑科学》引人入胜地介绍了关于大脑功能、局限和容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它教我们如何“引导”大脑中的化学反应,以实现目标,取得成功。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其中的技能也值得深入学习。

这本书是帮助我们理解大脑工作原理的正确向导。书中所述抓住正念、改变大脑的方法,经过多个企业的多次验证,切实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将这些方法用于生活中,能帮助人们提升幸福感。这本书还得到了脱不花、汤君健、战隼、秋叶等知识和管理达人的联袂推荐。

就如同美国“蓝人秀”的主创之一克里斯•温克说的:如果你对创造、高效和快乐没有兴趣,那么《效率脑科学》可能不适合你。但对其他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

《效率脑科学》读后感(四):用大脑喜欢的方式去工作:提高大脑工作效率,原来如此简单

一到岁尾年初,职场人士最烧脑的高耗能时刻就来了。

对上级,要述职总结汇报;对下级,要考核反馈交流;对客户,要走访联络感情;对自己,要检查年初Flag完成了多少,还要重新制定新一年的“小目标”……

真希望也能像爱因斯坦一样,有一个高速运转的神奇大脑,只需打开脑洞,就可以干脆利落地把这些事情打理妥帖。

可是,怎样才能让大脑高效工作呢?这个课题听起来并不容易解决,除非我们能清楚地掌握大脑的运行规律。

其实,想要了解我们的大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一本《效率脑科学:卓有成效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就可以成功搞定。

这是一本可以让我们轻松掌握脑科学知识的书。为了把艰涩的大脑运作机制讲述得既严谨又通俗,作者戴维•罗克居然采用了大脑最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来写这本书!

书中根据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精选了14个高频工作场景,以四幕情景剧的形式,串联起了上百个脑科学知识点。

书中讲述的方法,都经过了知名企业多次验证,有效、实用、好懂,即使是完全不熟悉大脑科学的外行读者,也能轻松把握脑科学最激动人心的核心,从而有效指导自己提高工作效率。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埃米莉和保罗,是一对四十岁出头的普通夫妻,他们生活在一个中型城市,有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埃米莉是一家承办大型会议的公司的主管,保罗则是一名独立执业的 IT 顾问。故事讲述的,也都是他们在普通工作日所面临的挑战。

透过他们的工作场景,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是大脑的哪些特性让他们陷入了困难,还可以通过他们的“重演”,看到由于对大脑有了更多认识,他们的决策发生了哪些细微改变,并因此产生了哪些迥然不同的结果。

接下来就进入具体的场景,来认识一下脑科学知识带给我们的改变吧!

01 想让大脑高效工作,合理分配脑力是关键

一边开车,脑子里一边考虑着如何组织一个重要的会,打开电脑邮箱发现有200封电子邮件扑面而来,手机里公司聊天室里有50条未读信息和2个重要项目提醒,几个小时的会必须要开、三项重要工作必须要完成……

如此刺激的场景,相信每一个职场人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邮件、文件、会议、客户加上领导指示、下属矛盾不约而同地纷至沓来,千头万绪地堵在脑子里,这样的情景,哪个职场人不曾经历过?

《效率脑科学》的女主人公埃米莉,一大早就被这样的场面搞得头晕脑胀了。不过,好在她开始关注大脑的运行规律了,那么一切就都有机会改变。

其实我们的大脑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器官,它是世界上已知的拥有最强计算能力的“存在”。在2016年3月,著名围棋棋手李世石曾经对战谷歌“阿尔法狗”。尽管李世石1:4输了比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阿尔法狗”背后有1202个CPU、176个GPU的支持,而李世石只有他的大脑和一杯咖啡。

大脑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非常重要,比如前额皮质,这是大脑的思考核心,如果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埃米莉想要高效处理工作,那一定离不开大脑这个区域的支持。

但前额皮质有一个最大的局限,那就是能量有限,而且消耗很快。这就意味着我们保持最佳状态去思考的时间是有限的。

所以,如果你有熬到凌晨两点脑子不转了的经历,那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大脑前额皮质的能量耗尽了,在这个时候要求自己“再努把力”,那往往是没用的。

了解到大脑的这一特性,埃米莉明白必须要高效利用有限的前额皮质能量,把最重要的资源分配给最重要的事情。

在“重演”的境头里,我们看到埃米莉有意识地改变了大脑的工作方式,采用优先级排序、复杂想法可视化、信息组块等便捷方法,轻松让大脑进入了活力充沛的高效状态。

只有理解大脑,才能改变大脑。而大脑思维方式在瞬间发生的些微改变,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所有的一切。

02 想要避免情绪干扰,给大脑适度安全是窍门

我们都知道情绪不稳定会影响工作效率,这是因为当同时面对情绪和工作时,大脑总会优先处理情绪活动,尤其是坏情绪。

可是情绪总是来得悄无声息,让人防不胜防,怎么才能有效管理情绪呢?

我们很多人都以为,情绪来了就要努力控制,要咬紧牙关硬扛过去。可是,这种做法常常会让大量消极情绪在大脑中积压下来,长此以往甚至有可能会导致精神的崩溃。

要想科学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需要认识一下大脑的边缘系统,它包括杏仁核、海马体等区域,负责追踪我们的情绪情感、决定我们对世界的感受,并悄无声息地驱动我们的行为。

要知道,我们的大脑是把“趋利避害”作为基本原则的,而熟悉的东西总会让大脑感觉更安全。所以,每当面对和以前遇到的情境相似的场景时,大脑中的边缘系统就会被唤醒,并瞬间激活相关记忆和情绪,同时根据记忆中的模式发出行动指令。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些独特的“敏感问题”被边缘系统储存并标记为危险。当相似情境出现时,这些记忆会触发大脑的危险反应,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瞬间爆发出愤怒、恐惧、厌烦等消极负面的情绪。

在书中,保罗就面对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会议室里客户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他却突然出现了异常的疲惫和厌倦情绪,他试图压制这种情绪,可情况还是变得越来越糟。

在了解了大脑边缘系统的运行规律之后,保罗在过往经历中发现了引发自己情绪波动的“敏感点”,然后他给当时的情绪起了名字,对记忆中的事件做了梳理并重新做出解释,然后把新信息记在大脑里,这会给大脑输入新的安全信号。

因为大脑储存了新的安全信号,边缘系统的活跃程度被有效降低。再遇到类似情况时,保罗常常能在边缘系统被唤醒前就捕捉到信号,并有意识地提醒自己通过及时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加以有效控制。

后来,通过对多个敏感点的分析,保罗发现其实自己并不适合直接面对客户。于是他一边找来更合适的人负责这部分工作,一边继续通过给大脑新的安全感来修复敏感点。合理的分工,稳定的情绪,让保罗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03 反馈意见别鲁莽,找对方法再开口

回到文初提到的情境,每到岁末年初,对上对下的沟通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而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应该还是给下属反馈意见。

科学家研究表明,当人们获得奖赏时,大脑纹状体区域会做出反应,这里同时接收让人兴奋的多巴胺;当人们感到不公时,前岛叶区域会被激活,这里同时负责处理厌恶感;而当人们感觉被排斥或被拒绝时,负责生理性疼痛的五个脑区会同时被激活。

现在想一想,当你对下属说“我要给你提点儿意见”时,对方会是什么感受?

事实是,不管你对下属提的意见多么有“建设性”,对方都会把你视为威胁,并由此产生焦虑,从而让一场谈话演变成一场辩护。

所以,管理者应该明白,自己殚精竭虑地为下属提出的针对性意见往往收效甚微,帮下属制定的明确目标更是常常会被束之高阁,根本无助于工作的改善。因为,任何试图改变别人的事情都是鲁莽的,除非你真正掌握了大脑的运行规则。

在《效率脑科学》的小剧场中,主人公就为我们演示了如何抑制想自己上手替别人解决问题的冲动,如何有效建立对方的安全感,如何激活对方的自主意识,如何引导下属自己制定目标。

只有成功引导对方进入思考状态,用他自己的大脑做出自己的决定,才能推动实质性改变的最终发生。

04 写在最后

《效率脑科学:卓有成效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小剧场里有四幕情景剧、十四个场景,其中包含了若干个工作情境。

在这些熟悉的工作现场,我们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总能在瞬间恍然大悟、脑洞大开,发现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解决方法竟如此简单!

只要打开,就有启迪;只要看剧,就有收获。所以与其说《效率脑科学》是一本厉害的书,倒不如说它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因为它可以帮我们唤醒大脑蕴含的潜力,解锁全新的、令人振奋的思维方式。

或者说,它就像一本操作手册,指引我们拥有更聪慧的大脑,让我们从平凡世界迈向非凡世界,迈向更美好、更辉煌的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不仅仅适合想要提高工作效率的职场人,也适合想要提高学习效果、想要改善家庭关系、想要谋求事业发展的每一个人。

《效率脑科学》读后感(五):认知到自己的认知,意识到自己的意识

反复看了几遍后,总结了全书我个人觉得最有价值的一些信息和指导意见。

本书的目的,我认为可以概括为锻炼正念能力,也就是提升自己的「元认知」和「元意识」,也就是「认知到自己的认知」,「意识到自己的意识」,以便用客观的视角认识自己。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变自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整本书都是要帮助你在前额皮质中建立显性的语言图谱,以描述出迄今为止一直都是隐性的体验。

以下是对于大脑中前额皮质以及边缘系统的简要介绍

大脑和世界的互动默认会采用「叙事回路」,这时你在组织任何跟你以及你身边的人相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关的信息。所以「叙事回路」适合计划、设定目标和制定策略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地直接体验世界,接收世界传递给我们的更多信息,这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激活「直接体验回路」。注意到更多实时信息让你能够更加灵活地做出反应,而不是被你的过去、习惯、期望或假设所禁锢。当事件发生时,你更有能力去应对。

- 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减轻大脑负担,比如在思考的过程中把东西写下来画出来

- 大脑一次最多记4件事情,最好是3件。如果不止这个数目,尝试简化、分组的策略

- 重视决策顺序的重要性,要从源头开始解决问题

- 想要保持专注,需要捕捉并并抑制在行动之前的冲动(可以在心里用语言去描述心理状态,激活前额皮质参与抑制)

- 当大脑不够兴奋时,可以用任何形式的新鲜感来提高多巴胺水平,比如任何小小的环境改变,和他人互动获得新的视角,或者让自己有所期待。

- 当大脑过度兴奋或者劳累时,可以主动「倾倒」大脑中的想法,把脑海中的想法写下来;或者激活大脑其他的区域从而降低前额皮质的活跃程度,做一些体力活动,比如散步,或者专心接受任何感官的数据,比如关注周围的声音。

- 大脑会将五个领域的社交体验视为生死攸关的问题,作者创建了一个模型,称为 SCARF 模型,代表地位(status)、确定感(certainty)、自主感(autonomy)、连接感(relatedness)和公平(fairness)。该模型描述了人际关系中大脑非常重视的主要奖赏或主要威胁。

- 提醒自己觉察因为这五要素缺失时给自己造成的威胁感

- 当边缘系统因为威胁感而被唤起时,要马上用一两个简单的词语标注自己的情绪状态,然后标注产生这个情绪产生的原因(比如五要素中的哪一个要素受到了影响)

- 如果情绪过于强烈,使用重新评估法,通过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眼下的情况

- 对事件进行重新诠释

- 对经历进行正常化,即认为眼前经历的挫折是不可避免,谁都要经历的

- 对价值观进行重新排序,生活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时试着反思一下自己需要关注的重点有没有变化

- 重新定位,试着从另一个人、另一种文化甚至另一个时间点的自己的角度重新看待事物。

- 重新评估法不容易做到,因为它会消耗前额皮质大量的能量,尝试和他人沟通,获得他人的帮助来对于现状进行重新评估,就像你尝试去拥有一个额外的前额皮质。

- 幽默是一种高性价比的重新评估方式,试着选择一个能让你发笑的角度。

- 也可以在出现问题时,对自己说「哦,那只是我大脑的问题」,这句话本身就是在重新评估,并且它不耗前额皮质资源。

不管是帮助自己还是帮助他人解决问题,都可以分以下三步走:

1. 帮助大脑恢复到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

- 在陷入僵局时往往会很焦虑,而焦虑会使思路变得狭窄,使大脑更加嘈杂,因此,降低焦虑感并提升积极情绪是很重要的。

- 通过冥想、散步等休息方式放松大脑,减轻焦虑感

- 通过看有趣的内容、听有趣的事情、玩有趣的事,制造积极情绪

- 通过利用 SCARF 模型中的各个元素,帮助大脑从「远离」状态转变为「接近」状态。

2. 用简洁的语句来概括描述问题,不要纠结细枝末节,减轻前额皮质的负担

3. 通过提出问题,反思思考的方式和过程,从更高的视角看待问题。

- 需要做什么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 内心深处对于解决方案有什么微妙的直觉?

- 找到解决方案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 有什么假设和决定是经不起推敲的?

解决问题时,还要记住

- 专注于目标和想要的结果,而不是问题和过去的事情,可以显著提升获得洞察的可能性,甚至能使你感到更快乐

- 当你专注于结果时,大脑会优先感知与该结果有关的信息,而不是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 专注于问题很有可能会激活与这些问题相关的情绪,这会在大脑中产生更大的噪声,进而抑制洞察的浮现。而专注于解决方法则会产生接近情绪,因为你在渴望某些结果。你是在寻求,而非回避。这会提高多巴胺水平,有助于你获得洞察。

- 陷入「僵局」时,尝试获取他人的观点,可以极大地帮助打开思路

- 关注自己的言行是否让别人感到地位受到了威胁

- 努力发现和称赞对方的优点,或者放低姿态,分享自己的糟糕经历(提升地位)

- 清楚的表达期望、目标(增加确定感)

- 一旦发觉自己要给出反馈意见或者提供解决方案,立刻停下,让对方自主地作出决定(增加自主感)

- 给予亲切的关心(增加连接感)

- 公平公正的对待(增加公平感)

- 和过去的自己做比较,积极关注自己的任何提升。(地位)

- 只要有可能,就要想办法创造选择权,无论是多么微小的选择。(自主感)

- 和家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和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或则找到有归属感的组织,以增强连接感

- 通过为社会公益组织出力,参与志愿服务可以持续提升公平感

- 试着调低自己的期待,不被满足的期待会激发起强烈的威胁反应。以平常心看待可能获得的成功,对成功是有益的。

- 通过关注那些你知道一定会得到满足的积极期待来振奋情绪,比如将要到来的假期。

- 设定目标,并且朝着目标一步步前进,哪怕是每次前进的很小,都可以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 当期待没能得到满足时,试着重新评估眼前的情况,要记得这只是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被扰乱了而已。


本原创文章为短文网原创文章频道原创美文栏目收集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