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短文原创文章 原创美文 浏览原创文章内容

关于爱与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shortarticle 短文网 2021-03-11 07:15:29 1

《关于爱与美》是一本由 太宰治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于爱与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关于爱与美》精选点评:

●和源源在先锋书店读

●挣扎着也要活下去啊

●非常感人的好书,关注很久啦

●比较喜欢《新树的话语》,《火鸟》虽然没怎么看懂,但很希望能看到后续()主角是那种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却想为别人奉献生命的人……这个特质每一篇的主角身上都有,无论男女。不过,我稍稍不太能体会,所以有些困惑,尤其是最后一篇高野的性格真是矛盾古怪。

●至爱至美之作

●停轉了五天的日子回到軌道了 很喜歡的致讀者啊

●看得越多 越喜欢太宰先生。

●不太丧的 拥有一丢丢希望的太宰治 厌世的另外一面是还存有一声叹息

●有两篇不那么像太宰治风格、并且更具情节性的作品嘛。喜欢的也就是这两篇——《花烛》、《关于爱与美》。

●不行啊,《火鸟》七嘴八舌的,简直成吵嘴了。虽然搭了个好舞台。《秋风记》在别作中看过,清冷而动人,末尾K的照相明信片恍若隔世。

《关于爱与美》读后感(一):朋友推荐看的

朋友推荐, 把给朋友发的话也放到这里吧。 和我批注一样,我看到的也都是很负面消极的。他的言语中表达的都是: 1.我现在太幸福了,我不配,所以我要死 2.我虽然对别人很好,但是还没有真正把我的所有都给到别人,我就是一个无力改变的人,所以我要死 3.我是个自认为消极,充满罪恶的撒旦,把所有的坏情绪给自己消化,别人说不用这样的啊,但是不行,我消化不了就要去死。 4.我是个极度否定的人,如果我说服自己去死的话,就去死,说服不了的话就继续否定。 5.人活着不是为了享受人生,而是为了受难,为什么我的身边全是这种对我好的人,我内心虽然需要,但是和我的理想背道而驰的。内心享受温暖,却因为没有在孤独中受难而自责。 但是呢,他又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不是装病去博取同情,而是真的生病了,摊开伤口剖析自己,拿着刀子往伤口上划,最可贵的是他写作的真诚,所以有很多人喜欢他的率真不掩饰,另外和社会上普遍的“丧”文化契合,这一点最容易找到读者的关注。 可能我对这个作者真的没有认同感,我也不适合看他的作品,至少是对于这个作品来说吧。 再做个对比,他和你近期看的余华的作品又不一样,太宰治的作品,让你觉得全是在表达作者自身的感受,和他性格不同的读者很容易“出戏”,再看会发现很奇妙,对很多悲观的话也开始有了认同感,这是很可怕的。跳出书本后,突然发现,我本不悲观,是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悲伤的环境中让自己压抑。没有一点让我觉得变得乐观或者是学到要怎样去生活,反而更加否定自己。 余华表达的虽然也是:活着就不易了,人生充满了苦难,但是他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写作手法也高明的很,可以说当代我看的好多国内作家(其实也没多少)他几乎没有掺杂自己任何感受,让你初看痛哭流涕,为什么人要这么惨,看到路边的拾荒者都想给他买瓶水捐点钱,再看后发现人生本来就就是不容易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规则,太感伤了不好,也不是说要冷血,而是一步步释然。

《关于爱与美》读后感(二):小海报

唉,我啊,究竟该写一部怎样的小说呢?我被淹没在故事的汪洋之中。我要是个演员该多好啊!我连自己睡觉的样子都能描画出来。

即使我死了,也会有人为我死去的脸描上美丽的妆容,也会有人为我而悲伤。K,她大概就会为我这样做。

K,是个比我大两岁的女人,今年三十二岁。

那就说说K吧。

K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血缘关系,但从小就常与我家往来,因此与亲人也没什么分别了。而现在,K和我一样,也觉得“若从未活过该有多好”。生而为人,不过十年光阴,便已见过这世上最美的事物。此后无论何时死去,也都不会后悔。可K却依然活着。为了孩子活着,也为了我活着。

“K,你恨我,对吧?”

“嗯,”K严肃地点点头,“有时候,甚至想让你去死。”

亲人大都已经亡故。最年长的大姐,二十六岁时去世了。父亲,五十三岁去世。最小的弟弟,十六岁去世。三哥,二十七岁去世。今年年初,二姐紧随其后,三十四岁去世。侄子,享年二十五岁。堂弟,享年二十一岁。都是与我非常亲近的人,结果到了今年,一个个都相继亡故了。

若是有什么必须赴死的缘由,就请敞开胸怀对我说吧。虽然也帮不上什么忙,但两个人还是可以好好谈谈。一天只说一句也行,就这么说上一两个月也可以。和我一起出去游玩吧。若是那样也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不,即便那样也不能让你一个人去死。到了那时,就让我们一起去死吧。留在世上的那个人太可怜了。你呀,知道的吧,断念之人的爱有多么深。

就这样,K活着。

《关于爱与美》读后感(三):译后记

我对太宰治的感情十分复杂。一方面,我是他的译者,如今也算是靠在他这棵大树下乘凉的人了。可另一方面,我对他好像却又始终喜欢不上来。其实我和大多数读者一样,对他并非十分了解。我只知道他数次自杀未遂,可同他一道殉情的女子却死掉了。因而,我对他反倒还有些厌弃。有点儿“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

可这本《关于爱与美》却好像有些不同。本书是太宰治于1939年5月付梓的单行本。此前一年,他与石原美知子结婚。而从本书开始,太宰治迈入了写作生涯的“中期”。书中收录了他的新作《新树的言语》和《关于爱与美》,旧稿重修的《秋风记》和《花烛》、还有以在七里浜自杀事件中丧命的田部目津子为原型的未完成作品《火鸟》。在这本书中,当然也有太宰治标志性的厌世和堕落。可随之而来的却不是自戕,而是星星点点的希望,有如林火过后的新树与余烬重燃的火鸟。未能写完的中长篇小说《火鸟》颇有俄罗斯文学的“复调”精神,几种不同的思想借不同的人物之口相互博弈交锋。而余下几部短篇小说也都结构精巧,玲珑可爱。总体来说,有一点儿“大正浪漫”的味道。

自己真的不喜欢太宰治吗?我时常这么问自己。其实不光是我,别人也有类似的困惑。例如村上春树,他似乎也不太喜欢太宰治,但好像又不敢光明正大地说自己不喜欢。于是便举出另一位日本大文豪三岛由纪夫的事迹来为自己开脱。三岛由纪夫也不喜欢太宰治,他以一种文学恐怖分子的姿态出现在太宰治面前,向他投出一把匕首:“我讨厌太宰治先生的文学。”可太宰治只是笑了笑,眼睛也不知在看谁,说道:你尽管这样说,可你还是来了,所以还是喜欢的呀。太宰治的回答或许让三岛由纪夫有些恼怒,但却毫无疑问地说服了我。读都读了,译也译了。当然是喜欢的。

另外,我也想在此对我的师兄黄真表示感谢。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他慷慨地给予我许多帮助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与此同时,本书的翻译或许还有不少不当与错误之处,也欢迎读者朋友们给予指正。

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在玉川上水投水自杀。今年是2018年,也是太宰治逝世70周年。在此,我也斗胆希望本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对太宰治的一种祭奠吧。

《关于爱与美》读后感(四):奋力一跃于绝望的深渊

不知道译者何青鹏出于何等的计量,将太宰治的作品直白地译为《关于爱与美》。比起《人间失格》,此书的翻译太正式太学术化,以至影响了读者的热情。诚然,爱与美是我们活在世界有限的快乐,但是如果不能起一个吸引读者眼球的书名,或许不会让太宰治的作品流传至远。没有关系,即使太宰治上苍有灵,也不希望自己大红大紫,成为街头巷尾的议论。 《关于爱与美》实则是现代译文馆和风译丛中的一本,相比于同一辑书中,这本书更具有日式的冷静与严肃,其余几部如《都会中的孤岛》《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或多或少还有些幽默与荒诞的意味,而此书则让我们,甚至比其成名作《人间失格》,更接近于太宰治那波澜不兴的内心世界。 光看书名,我们以为是一部文学批评,但翻开书后,你才发现这仍然是六部小说,不出所料地映记其有缺陷的人格,对于我们平常人极其本能的人格边界,对于大才子如斯却很难建立起来,这是一种悲苦,还是一种期待,我们不得而知,只是我们更多地懂得了人不仅不是世界的中心,而且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对于太宰治而言,他应当明白自己的短板何在,但是又不甘心自己游离于这个世界,所以挣扎的痕迹无时无刻不浸染着文字,使我们如同旁观者清醒地看到他如何从迷茫走向毁灭。 非主流,如果发生在早些时候,是可敬的洪荒之力,对于世界的革新需要这种力量,但是随着韶华的远逝,我们逐步学会了四平八稳,学会了步步为营,学会了在自己与世界之间划清边界,这时的主流仍然是掌握在过来人的手中,而太宰治的悲伤正因为如此,他在外人眼中的歌舞升平中仍然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哪怕是黑暗的那一缕微弱的烛光也好,正如六部小说无法回避的烦恼。 如果说爱可以治愈世间大多数的痛苦与伤害,那么对于太宰治而言,不是不能爱,而是不愿爱,因为他纤弱的身体偏有一颗不安宁的内心,他所能施展的爱是那么渺小那么短暂,让身边的人都远弃而行。此时选择自杀,表面上是对自我生命的终结,实则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唤起身边、社会闲杂人等对其的注意与关爱,可是他一次次的失败,即使对于至亲至爱之人,也是不愿承受的,他心中的那份爱、那缕美好其实是不堪一击的,是散落在草野的露珠,随着风吹日晒,逐渐枯萎,乃至于后来者并不知道它的存在。 奋力一跃于绝望的深渊,需要力量与勇气,或许石原美知子值得他依儇,然而后者毕竟是弱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他能安定的只是一时一分,却不可能带给太宰治永恒的欢乐与幸福。也许,尘归尘,土归土,爱着一生无缘有份的女人,才是至真至善的结局。

《关于爱与美》读后感(五):刺痛人心的文字

太宰治的文字仿佛天生便带有一种忧郁的气质。《人间失格》如是,《关于爱与美》亦如是。。。。。。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深秋时分了。秋风渐渐的变得凛冽了起来,日常所走的小径上也被深黄的落叶所覆盖,伫立在小径两旁的树木终于变得光秃秃的了。走在小径上,心里想着太宰治的文字,原本晴朗的心情,也在瞬间变得低落起来。 《关于爱与美》的第一篇便是《秋风记》。我并不确切的知道文中的“我”是不是就是作者本人,或者也是作者太宰治所幻化的自己的形象之一吧。“我”似乎是一个极为不幸的人,所有的亲人都在几年内相继离开,有的还正风华正茂,有的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的享受生活。“我”的写作也陷入了泥泞之中,全然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每天脑海中回荡的便是去死吧,一起去死吧!好在有了K,K的存在让我黑暗的人生有了那么的一丝光亮,我们一起去旅行,一起去试图找到活下去的意义,或者一起去死,不然留下的那个人要多么可怜呢?“我”与K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呢,爱人,情人还是亲人呢?或者多少都有一些。K出车祸了,躺在车轮下的K,像一朵被雨打湿的桔梗花,美丽但让人心痛,在那一刻,我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事后,我买了一枚青铜戒指送给了K,K则回赠给了我一张画有三岁女儿的明信片给我。我终于看到了阴暗天空上的一点光亮,虽然微弱,但是有爱,也似乎让我看到了生的意义了。 离开了东京,来到甲府。我是从东京逃离回来的,我本想着离开了恐怖的东京,可以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慢慢的推进着自己的那点微薄的工作,不期然的遇到了儿时奶妈的孩子。我们一起喝酒,一起酩酊大醉,一起回忆儿时的过往。一种久违的温情渐渐的弥漫上心头。要说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也就是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阿鹤原来的家,现在却已经是别人家的了,这多少让我有一些苦闷了。宿醉的第二天总是难过的,只是这种难过在突如其来的大火面前迅速消退,冲天的火焰印照着每一个人,温暖的火光之下,只让人感到彻骨的寒冷,阿鹤的两个孩子冷冷的注视着那片大火烧起来的地方,那是他们原来的家啊,他们微笑着,感叹着,似乎也在为这场大火而暗暗地兴奋着。我终于哆哆嗦嗦的发抖起来。。。 太宰治的一生永远都充满了悲剧的色彩,这种色彩印称在他的文字里,则表现为颓废、绝望。虽然我们在他的文字中,总是可以感受到他那一星半点的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生的渴望,但是却又总是被更大的绝望所笼罩,他努力挣扎过,挣脱过,却就是做不到。他的文字里写尽了他的懦弱、磨叽、自卑、无病呻吟等等。他让那些在暗地里默默观察的人们感同身受,他就像是一颗楔尽人心的钉子,强大的终能重生,不够强大的,也会努力的变得强大,就算只剩下自己,依然也要坚强的活下去。。。


本原创文章为短文网原创文章频道原创美文栏目收集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