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短文原创文章 原创美文 浏览原创文章内容

最后的数沙者的读后感大全

shortarticle 短文网 2021-02-17 04:22:52 12

最后的数沙者的读后感大全

《最后的数沙者》是一本由游者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数沙者》读后感(一):碎片阅读之作

这本书是游者的短篇选集,他是近几年的科幻新星之一,所以本书质量还算是有点保障的,不过所录十五篇质量忽高忽低,写作水平差距之大让我偶尔怀疑这是否是同一个人写的。

总的来说,游者并没有在文笔上体现出比较独特的文风,换句话说,辨识度不强,加之个别时候读着不太通顺,质量忽高忽低,所以我觉得这本选集也就三分吧,合格以上。

重点讲讲印象比较深的几篇。

《向死而生》寥寥三四页,角度新奇地讲了一个前所未闻的观点:机器人可以追求死亡,反而是它们所能争取到的最大的权利,寓意看得出来想写得很深刻,不过也凸显了作者笔力不及,掌控力不够的问题。相信这个观点放进一部长篇里,会是更好的选择。

《女校医的耳环》采用倒叙手法,情节设计和进展算全书较好的一篇,各类细节也看得出来是精心所为。我是学心理的,不自觉就对本篇所涉及的心理学内容进行了审视,发觉还可以,并无大谬误,揭露的过程(进入精神世界之后的情景)倒是写得有些玄幻了,感觉读者很容易误解。不过其中一句“猛然间……陡然……”算病句吧(笑),还有警官在审讯的时候一般不会大喝,作者可能是为了描写人物和推进情节而刻意所为。

《雨人》的灵感显然也必然来自于萧敬腾,不过以很好的方式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而核心故事也确实很适合用来写成童话——只是作者的用语并没有太“童话”,这是我觉得不足的地方。最后的揭露使原本温暖的故事带上了些许冰冷悲凉之感。

《这个宇宙的太阳》完全可以写成一部宏奇的长篇,但是细节很难去思考和设计。情节感觉有点不合理,不够通顺,讲述过程也有点生硬感,但是历史背景设计不错。

总的来说,游者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好灵感很多,但囿于笔力的多产作者。这本书的价值于我来说,大抵就是课间消磨时间、课上打发时光之用,希望作者多多加油,发现解决问题,从多产变优产,成长为一代作家。

《最后的数沙者》读后感(二):一个永恒的话题

有些科幻作品全篇都跟随着夯实的科学知识 而有些科幻作品却是以科幻为背景 讲述荒诞却令人深思的故事 很显然 这本《最后的数沙者》属于后者

全书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几篇分别是《贝蒂姨妈家的姬斯姑娘》、《晚餐》、《向死而生》以及《数沙者》

这几个短篇毫无例外都是科幻题材 今年我好像看了不少科幻题材的小说和作品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大概就是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系列了

在此之前我看的科幻小说 大都是以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为代表——生活中可以想象的科学畅想 一字一句都有迹可循

而《太空漫游》则是一下子把我对科幻的认识拔高了不少 科幻不再是仅限于以故事情节为主打 以科学幻想为出发点 科幻原来可以是削弱故事情节 突出科幻的主题 紧接着将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到生活、道德、伦理

在对科幻有这样一个认识的前提下 再来反观这本《最后的数沙者》 感觉是融合了现今较为活跃的各类科幻题材

《贝蒂姨妈家的姬斯姑娘》讲述的是一个家庭管家式的机器人姬斯在偶然一次遭遇雷电后系统运作失常的情况 失常后的姬斯相比较完美无缺的机器人更加贴近于人类的形象 失常后的她开始有人类的各种喜怒哀乐 包括恶作剧(做了非常辣的食物)、在被拒绝的时候感觉到恼羞成怒、感觉孤独、甚至有结婚的欲望 那么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处理人工智能于情感、道德之间的联系呢? 想到这里 又情不自禁想起《弗兰肯斯坦》里面描写的那个在创造之初就被遗弃的“怪物” 我们是否应当站在道德的顶峰为人工智能做选择? 他们是否拥有情感与道德的正当权利? 但是 万一人类“赋予”了他们人的情感 那又怎样去解决他们有了思想之后的器件淘汰呢? 我们现今的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去年发布的手机新功能 今年看来就不免显得落后 更新换代的情况下我们怎样处理旧有存在的那些人工智能的思维?

在以前看来这样的问题也许太不切实际 但是 现今社会已经开始普及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手劳作 这些不分昼夜为人类工作的智能机器 他们是否就是不配拥有思想的机器?

就像《太空漫游》中写的哈尔9000与博士之间的情感纠葛 人工智能的情感是否智能化将是人类的一个非常艰难的课题

《最后的数沙者》读后感(三):未来以不在遥远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科幻作品的读者,因为本身对于未来科技充满了想象。我一直在思考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是否在我们老了以后也会与社会脱轨,很多新型的产品都不会用。20年前在农村里边电话是一个非常科技的东西全村只有一部,如果村里边谁开回来一辆小轿车所有的孩子都要围上去观察这个新奇的东西,但是20年后当我走在大城市发现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现在的科技就已经非常让我们眼花缭乱,一些七八十岁五六十岁的老年人都已经跟不上了时代,支付宝、微信都不会用,我们老了以后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最后的数沙者》是游者的一部作品,还是第1次接触他的作品。封面给人就比较科幻,蔚蓝的天空点点的星星一座宇宙飞船驶向太空。打开才发现这是一本小说合集,里边一共有八个小故事。《贝蒂姨妈家的姬斯姑娘》《晚餐》《向死而生》《结合水》《看,这美丽的音符》《女校医的耳环》《数沙者》《图腾》 对于未来的科幻作品都是基于现实已有的科学基础加上大脑无限的想象,对于未来科技的无限展望。人工智能机器人对我们来讲已经不是很遥远。甚至他们已经运用到了各个行业。对于未来智能机器人是否会走进我们普通人的家庭,它可以代替人类做一些做饭、扫地、打扫卫生、哄孩子之类的保姆工作。如果他真的可以如人类一样的去做这些工作的话那是否他们也会带有人类的感情色彩呢?这种问题现在科学界也讨论很多,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定论。有些时候也会在想如果一个机器人真的能如人类一样有了人类的智慧,有了人类的喜怒哀乐和感情,那它是机器人,还是一个新的人种呢?它是否会有一天给人类带来无限的伤害。 《最后的数沙者》这本书里面的第1个故事叫《贝蒂姨妈家的姬斯姑娘》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机器家庭佣人在经历了一次雷电袭击以后出现了失常。失常以后的机器人开始拥有了人类的影子,它开始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情感。开始喜欢音乐,感到孤独甚至希望像人类一样结婚。 开始和家庭主人开起了玩笑,做非常辣的食物。在看到主人不高兴以后也会愤怒。从内心来想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因为如果它内心的愤怒达到顶点以后就会出现报复的心态。虽然机器人是我们人类创造出来的,但是如果它有了等同于人类的智慧,那机器人相对于人有更多的优势,到时候谁会是谁的佣人呢? 对于未来科技我们充满希望,也充满恐惧。未来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但是我们却要用热情去拥抱未来,希望未来的科技人类越来越好。

《最后的数沙者》读后感(四):《最后的数沙者》——在未来遇见依旧好奇的自己

数沙者,在故事里,是通晓量子通信技术知识的人,他们的工作就像“在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漠里筛选不同的沙子一样”,因此被称为“数沙者”。第一个提出科学记数法的阿基米德也有一本名著《数沙者》,人们公认“从他之后人们可以数得清地球上的所有的沙子了”,所以也有人将阿基米德本人称为“数沙者”。 他们无疑是一群特别的人:都要在看似广袤空旷的世界里,试着探寻一点确定的存在,并以此为立足点,建立起与这个世界沟通的可能。所以,人类本能地向往宇宙,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资源,只是为了不负一个满足自己好奇的约定,希望在未来,依旧遇见一个无论经历了怎样的改变、依旧保持着好奇的自己。 因此,我们倍加希望摆脱现实里的平庸琐碎的节奏和工作,所以,我们穷究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想让它们在能无休止地工作的前提下,既不会冷冰冰又有限度地善解人意,能做家务也能陪自己参与社交活动;所以我们也许终究要给机器人以“安息”的权利,不让它们被无休止地压榨,以之对比,反思人类那种“很自我”的贪欲和执念;所以我们希望在另一个星球,借着它与地球不同也就不必再死守原有的规矩的便利,想像着这就如同身在异乡打拼,只要坚强忍耐终将出人头地,但最终却发现,自己早就与家乡和因为在家乡感受了种种限制与不快才想份外起劲地改变自我的梦想本来面目离得太远了;所以,我们想用各种先进技术改造或弥补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平衡情绪和理智,试图找到真理或真相的本源,探寻宇宙中其他的可能…… 本书中选取的故事虽然多数篇幅不长,风格各异,但行文中提到的各种科学知识多是“接地气”的,没有刻意卖弄之嫌,让人感到亲切之余,也会发现其灵感的来源正是那些我们日常有所不满、但却容易在抱怨了几句就会忽略之处,只是作者更善于将思考的过程和深度进行延展,并以或幽默、或夸张、或荒诞的笔法写出来,有着在不知不觉中带动人进行思考的力量。每个故事的结尾也往往不冷峻,但深切,采用较为开放式的写法,让人自己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无论科技进步到何种程度,我们终究要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不断进步着、也不断发现自己存在着问题的人,就像耐心的数沙者,一点一点地平衡自己的想法和科技能到达的极限,只为了能让人类生活的更好,能和现在所处的宇宙共存。而且,最好那时,我们依旧对自己和宇宙满怀好奇,且从不因为自己和宇宙存在的无限可能而迷茫,而是满怀信心和期待地拥抱未知。即便在“宇宙社会学”的范畴里,我们依旧那样青涩,但是,我们终将立足自己的认知,试着踏出进入这个更广大的社会的第一步。

《最后的数沙者》读后感(五):《最后的数沙者》好看的科幻小说集

《最后的数沙者》是一本短篇科幻小说合集,作者游者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发表于,国内主流幻想杂志,能通过这样一个合集,一口气读到这么多篇,真的是非常过瘾。

但我们人类抬头看向浩瀚的星空,我们的悲欢离合,都变成沙漠中的一粒沙子,是那么的渺小,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以说,灿烂的星空,拯救了我们的灵魂,把我们从尘世的泥淖中,暂时的拯救出来。科幻小说,就是帮我们插上翅膀,飞向浩瀚的宇宙的最佳工具。数沙者,是在科技还不够方便之前,一种充满技术含量的工作者。他们需要主动去搜索飞船的信号,然后在建立通道。现在的联络设备更先进了,现在的飞船上都有一个和地面联系的稳定的量子通信通道,不管距离多远,都能实现瞬时连接,只要飞船发出连接信号就可以了。所以数沙者,这种特别有技术含量的人,已经不被需要了。

但是,因为一个叫做凌清的女人,想要找寻自己的丈夫。她的丈夫,在他们一起度蜜月的时候,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作为宇航员,他们的行动是保密的。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凌清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丈夫。直到去年,丈夫所在的基地派人来找到凌清,给了她一笔钱,然后给了他一个飞船已经失联了的结论。凌清不能够接受这样的一个结果,她能够梦见在广阔无垠的宇宙里,有一艘搁浅的飞船。而现在,能够和这艘飞船去建立通道的,只有最后的数沙者。

她找到了最后的数沙者罗彦,就像她梦中搁浅的飞船一样,她遇到的也是一个搁浅的人。罗彦面对的是人生的浅滩,他没法重新起航,他看不到前面的大海,他的人生没有方向。

罗彦这样一个迷茫的人,遇到一个向他求助的凌清,也是遇到了一个贵人。他的人生重新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帮助凌清的过程中,他重新拾起了自己荒废已久的技术,经过了重重困难,终于和凌清的丈夫建立了一个通信通道。可是,正如凌清所设想的一样,她的丈夫果然没有失踪,但是他的任务,是通过爱因斯坦罗森桥,找到一个新的宇宙,新的地球,以实现殖民计划。可是没有想到,他的飞船被卡在空间和时间的皱褶里了。解救这艘飞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凌清的丈夫,已经认知到了自己不可能再被解救出来。凌清丈夫所做的最后决定,是拜托罗彦,代替他来照顾凌清。

当罗彦变成一个被需要的人时,他要好好选择将要走的路,他终于走出了人生的浅滩,不再做一个搁浅的人,他要和凌清一起,好好活下去。

《最后的数沙者》,有15个这样美好的故事,把我们的眼光引向宇宙,或者引向我们的体内,甚至引向我们的心理和灵魂。其中有的故事是搞笑的,有的故事是引人深思的,有的故事是展望未来的。我觉得,《最后的数沙者》真是一本不可错过,又值得反复体味的科幻小说集。

《最后的数沙者》读后感(六):《最后的数沙者》超级好看的科幻小说集

《最后的数沙者》是一本短篇科幻小说合集,作者游者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发表于,国内主流幻想杂志,能通过这样一个合集,一口气读到这么多篇,真的是非常过瘾。

但我们人类抬头看向浩瀚的星空,我们的悲欢离合,都变成沙漠中的一粒沙子,是那么的渺小,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以说,灿烂的星空,拯救了我们的灵魂,把我们从尘世的泥淖中,暂时的拯救出来。科幻小说,就是帮我们插上翅膀,飞向浩瀚的宇宙的最佳工具。数沙者,是在科技还不够方便之前,一种充满技术含量的工作者。他们需要主动去搜索飞船的信号,然后在建立通道。现在的联络设备更先进了,现在的飞船上都有一个和地面联系的稳定的量子通信通道,不管距离多远,都能实现瞬时连接,只要飞船发出连接信号就可以了。所以数沙者,这种特别有技术含量的人,已经不被需要了。

但是,因为一个叫做凌清的女人,想要找寻自己的丈夫。她的丈夫,在他们一起度蜜月的时候,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作为宇航员,他们的行动是保密的。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凌清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丈夫。直到去年,丈夫所在的基地派人来找到凌清,给了她一笔钱,然后给了他一个飞船已经失联了的结论。凌清不能够接受这样的一个结果,她能够梦见在广阔无垠的宇宙里,有一艘搁浅的飞船。而现在,能够和这艘飞船去建立通道的,只有最后的数沙者。

她找到了最后的数沙者罗彦,就像她梦中搁浅的飞船一样,她遇到的也是一个搁浅的人。罗彦面对的是人生的浅滩,他没法重新起航,他看不到前面的大海,他的人生没有方向。

罗彦这样一个迷茫的人,遇到一个向他求助的凌清,也是遇到了一个贵人。他的人生重新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帮助凌清的过程中,他重新拾起了自己荒废已久的技术,经过了重重困难,终于和凌清的丈夫建立了一个通信通道。可是,正如凌清所设想的一样,她的丈夫果然没有失踪,但是他的任务,是通过爱因斯坦罗森桥,找到一个新的宇宙,新的地球,以实现殖民计划。可是没有想到,他的飞船被卡在空间和时间的皱褶里了。解救这艘飞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凌清的丈夫,已经认知到了自己不可能再被解救出来。凌清丈夫所做的最后决定,是拜托罗彦,代替他来照顾凌清。

当罗彦变成一个被需要的人时,他要好好选择将要走的路,他终于走出了人生的浅滩,不再做一个搁浅的人,他要和凌清一起,好好活下去。

《最后的数沙者》,有15个这样美好的故事,把我们的眼光引向宇宙,或者引向我们的体内,甚至引向我们的心理和灵魂。其中有的故事是搞笑的,有的故事是引人深思的,有的故事是展望未来的。我觉得,《最后的数沙者》真是一本不可错过,又值得反复体味的科幻小说集。

《最后的数沙者》读后感(七):后来的世界,天翻地覆---冲浪般的阅读体验---最后的数沙者

首先比较好奇文章是按照什么逻辑排序的,从前到后篇幅有长有短,各种题材混搭,质量也是忽高忽低,读着有一种冲浪的感觉。之前曾评论说短篇合集是“冰火几重天”,当时还以为是彼书选取的是多位作者的作品,各人之间文笔差异太大造成的,现在看来,即使是单一作者的短篇合集,作品也很难保持同样的水准。

冰火两重天的冲浪感觉

本书作者高阳,有幸曾经拜读过两篇未收录在本书中的作品,其写作风格有些“冷淡”,这里不是说故事情节不够精彩,而是书中人物的塑造缺乏内心的描写,因为没有或细腻或激烈的情感暴发,所以人物的行为转折就会很突兀,显示不出来人物在命运的抉择时刻,为什么会选择A而不是选择B,造成读者频繁跳戏,难以将自身带入书中世界。希望作者以后能在创作中增强这一部分的内容。

《女校医的耳环》

这个故事篇幅比较短,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涉及到心理世界、精神层面的作品,也正是因为题材的原因,作者着重描写了主角内心世界以及精神上的转变,意外的避免了作者情感描述上的缺陷。

本篇的创意、结构、人物塑造都比较完美,开头足够精彩、结尾不显仓促、内涵足够深刻,虽然作者没有将故事扩大到人类整体,造成格局不够大,但依然不失为一部精彩的作品。剧情主线有些类似《24个比利》,讲述的是一个大学生杀死女友并企图自杀,女校医深入主角精神世界挖掘原因,在家访过程中找到关键点,最终确定主角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症(DID)。

现实中的比利,天才还是病患至今仍由争论

多重人格(DID)被称为心理学疾病上的圣杯,目前全世界被确诊过的DID只有100余人,可以确定多重人格的患病者发病原因,是在未成年也就是心理性格发育不完整的时期,遭遇重大的精神刺激,为保护精神不至于崩溃,患者主动将人格进行分裂(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因此多重人格患者的各种人格中始终有一个是“受害者”,负责处理、保存各种痛苦的经历、记忆。

而本篇故事可以算是在DID的基础上更近了一步,将同卵双胞胎的精神共鸣、性格分离加入了设定之中,主角的人格分裂起源算是本书的悬念核心,其双胞胎哥哥的意外死亡,作为第一重真相被释放出来,然后当大家都认可这一结论的时候,再放出更深一重的真相,当年哥哥根本不是为了救弟弟才死亡的,而是杀人未遂。这种二次反转的方式将故事的震撼性放大了很多倍。

哈利波特中的双胞胎

本片的名字是《女校医的耳环》,因为故事中的耳环是文章的科幻核心点---谐波器,一个类似《盗梦空间》中进行梦境链接的仪器,能够帮助女校医进入昏迷的主角梦境或者说心灵深处,进而挖掘出对方的心理问题(文中的女校医是心理医生)。这个耳环的形状比较特殊,是一个异形的数字8,或者说一个竖起的无限符号。这个符号有很多特殊的意义,比如无限的本意是没有边界,可以隐晦的表示两个人梦境的连接、精神的连接,实际上打破了每个人内心的壁垒,将心灵的边界消除了。

此外无限的符号还有另一层意义---莫比乌斯带,两个面合二为一的怪物、一条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的道路,通过谐波器侵入心灵,挖掘心灵深处的秘密,正像是莫比乌斯带一样将两个人不同的灵魂面连接到一起,同时人的心灵深渊是比漆黑的海底还要深邃的未知之地,越往下挖掘越会深陷其中,极有可能永远也没有尽头。

莫比乌斯环

对于其他十四篇文章的感觉正如开头所言,忽上忽下,但每一篇带来的思考都不一样,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老树发新枝 / 新坛装旧酒

人工智能可以说是科幻作品中的常用题材,但大部分作品都会依托于一个实体来展现,比如机器人、或者仿生人,而目前社会上人工智能最先应用的厂房、车间却很少出现在科幻作品中。本书的第一个故事《贝蒂姨妈家的姬斯姑娘》,少见的将人工智能与房屋整体融合在一起,拟人化的智能屋能够通过机械手臂完成一系列家务动作,很像是无人工厂的概念。

同时,通过全息投影来展现外形,精通家务又喜欢粘人的的智能程序,也让人联想到《银翼杀手2049》中那个善解人意又痴情浪漫的“乔伊”,可能这个真的是未来宅男的终极幻想吧,一个永远陪自己宅在家里,负责所有家务,美丽又可爱的虚拟女友。所以最终结局,其实算是双向理解的开放式结局,相亲失败了,失去了真的女孩,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在第一篇文章中人工智能这棵老树,在作者的努力下开出了绚丽的花朵,抽出了嫩绿的新枝。但是本书的第二个故事,《晚餐》同样是人工智能题材,却只能说是崭新的坛子装老酒,完全没有新意,故事的内涵层级和第一篇故事相比也降低了很多,全篇没什么让人惊喜的点,一个无聊的夫妻出门吃晚餐的故事,夹杂着妻子各种大惊小怪和丈夫敷衍的解释,科幻的内核就是结尾的一个反转,啊,原来两人都是机器人。这算什么?耍了个滑头、抖了个机灵?

这种类型的文章并不是本篇作者的个例,在另一本短篇合集《流浪星球》中也有一篇同类型的作品---《百年一梦》,一个清末民初变法救国的故事,在啰啰嗦嗦的对话中变法失败,历史依然如故,最后结尾来一段,一切都是虚拟空间的一场梦。这一类文章让我读着非常懊恼,有一种被耍了的感觉。我认为这根本不算是科幻作品,因为科幻核心就没有起到剧情推进作用(甚至可以说,结尾的科幻核心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删了反倒更好)。

向死而生

本书的第三篇文章《向死而生》虽然也很短,但是内涵突然就深刻起来了(本书的故事质量真的一浪高一浪低的)。作者在本篇中借由机器人诊断的剧情探讨了一个严肃的命题---死亡对于智慧生命的意义。生死相依的人类企图创造不会劳累、死亡的机器人,然而机器人的反抗革命成功后要求的最大的权利就是死亡的平等。

经典电影《机器管家》

之前看过一句话“生命是一个奇迹,但是死亡总用独特的方式证明,自己毫不逊色”,作为寻求永生而不可得的人类,可能永远也不能理解不需要休息,不会死亡的机器人是如何看待生命的。个人觉得,人类文明的绚烂正是因为生命的短暂,被迫在有限的时间中放出全部的能量,自然闪烁出耀眼的火花。

在科幻电影《银翼杀手》中有一段经典的剧情,仿生人罗伊死亡时在雨中开悟,并说出那段经典的台词,他的生命因为绚丽多彩的经历而厚重,时间的长短对于他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意义。

经典电影《银翼杀手》

星际移民

《结合水》这篇文章挖的坑很大,但是作者没填上,本篇讲述的是一个星际移民的后代不断异化,最终和人类在生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天真孩子的游戏中,变成了致命的杀手,最终化为一场悲剧。主题的科幻核心有点像是2018年上映的不怎么出名的科幻作品《泰坦》,一个人类为了移民外星改造自身的电影。

可惜这篇《结合水》的文笔水平和人物的性格塑造也和那部电影的评价一样,非常糟糕(电影豆瓣评分才4.6)。主角“李严”的情绪变动非常的跳脱,与剧情进展的脱节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作者在文中放出了大段的解释性的文字,也影响了前后文的情感延续和铺垫。

通感

《看,这美丽的音符》从名字上让我联想到了PKD的作品《流吧 我的眼泪》,可惜两者没有任何的联系,这篇故事其实作者可以讲的更好的,但作者生硬的剧情转折,主角缺乏润滑铺垫的性格转变,让这篇作品将将冲过及格线。

本篇的科幻核心点是主角“石头”经过改造后意外获得通感的能力,其实在现实社会中听觉和视觉联系在一起的案例有很多,之前看过一部探索频道的纪录片,专门介绍这些通感人,他们的生活和本文的主角比是真的幸福很多,有的听音乐能够看到各种美丽的色彩在眼前飞舞,就像是闪耀的北极光,有的看电视能直接在舌头上感受到各种味道,如同吃了冰激凌或者海鲜。反倒是本文的主角,各种受难的经历,和“苦菜花”一样,有被命运安排的错觉。

北极光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不知道作者写作的时候是否受到了这句洋河酒的广告词的影响,总之看到文中那句“比海更宽广的是天空”的时候,莫名想起了洋河蓝色经典。

封面故事---数沙者

这一篇《数沙者》应该是作者的最爱,本书的书名《最后的数沙者》就是本篇标题的变体,标题非常出色,但可惜对于一个好故事来讲,只有标题出色是不够的,《数沙者》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尴尬,男女主角都可以算是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一个本来拥有大好前程但是在智能程序面前整个行业都被轻易的抹杀了,一个刚刚还在度蜜月却突然与爱人生离死别,经历过这种磨难的人,无论是挺过去还是垮下去,都不会像一个孩子一样一边赌气一边腼腆,一边堕落一边做作。

特别是男主角,文中对其语言和行为的描写,完全不符合他在故事中的背景设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如果他是颓废的,他的生活应该再烂一点,如果他是倔强的,他的拒绝应该再生硬一点,但是在本文中这些他都没有,作者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嬉皮士,一个容易被说服的木偶,轻飘飘的几句话,一个女人简单的执着,就放弃了自己已经习惯的一切,重新拾起被自己抛弃的尊严。转变之突兀可能连阿基米德都算不明白。

阿基米德大爷

整篇文章完全浪费了《数沙者》这个浪漫的名字,不如直接改成《锁匠》或者《匙人》,反倒更符合文章中虚构技术人员的作用。

:《数沙者》是真实存在的一部算术论著,作者阿基米德,纠正了当时的人们认为沙子是不可数的,即使可数也无法用算术符号表示的错误看法。阿基米德自此也多了一个外号—数沙者。

卑微与奇迹

《图腾》和《数沙者》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差,这篇作品被名字拖累了,应该给它配一个更加闪耀的名字,因为无论是故事的创意还是内涵,或者人物塑造,技术描述,这篇文章都可以说是一流水准。

作者在本篇作品中虚构了一个人体内部的世界,一群奇特的生命寄居在血管之上,发展着原始的文明,当面对人体病变的时候,纳米治疗机器人探针与这个神奇的种族一起对抗疾病的侵袭,并最终在他们舍生忘死的协助下,保住了患者的性命。整个故事非常完整,如果对这种微观世界的题材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2001年美国拍摄的科幻喜剧电影《终极细胞战》。

童年回忆《终极细胞战》

本篇的行文饱含宗教意蕴,寄居在血管中的奇特种族象征了原始时代的人类自身,面对广博而陌生的世界,人类的祖先用生命不断地探索,残酷的自然法则一次又一次的企图熄灭智慧的火花,甚至曾经将人类祖先的数量消灭到不足1000人,这最后的血脉团结在一起走出非洲的生命峡谷,在迷茫、饥饿、病痛中开始征服与杀戮,最终繁衍到现在。

在长达700万年的进化史上,人类创造了长城、金字塔、空中花园等等遗迹,这些巨大的建筑慢慢化为图腾凝结出祖先的意志,让它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成为守护文明的灯塔,指引着后人在苦难与未知面前永不放弃。

科幻童话

《雨人的故事》是一篇非常适合孩子看的科幻童话,不只因为故事的主角大部分经历都在孩童时期,更因为故事中表现的主题是孩子心灵的成长历程。谁的成长中不曾遇到过磨难呢?有人将这磨难化为屏障包裹心灵,有人将这磨难化为养分滋养意志,有人将这磨难化为流水洗涤灵魂,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磨难中成长,最终都能在本篇故事的主角小雨身上看到自身的影子。

黑客帝国3

本文的背景设定有些可惜,开头部分的“模块”“订购”等描述将数据化的世界很好的呈现在了读者眼前,让人想起了电影《黑客帝国》中的数据世界和数字生命,但是结尾谜底揭开,全人类进入赛博空间的设定,反倒有些俗套。

(PS:不知道这个画面还有多少人记得,一家三口都是程序,爱情没有多么深奥,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特殊的字符)

科幻讽刺

《恼人的头发》再次出现奇妙的质量下滑,可以算得上是“三生”作品,人物对话生涩、技术描写生硬、情感描写生疏,全文没有什么思想内涵,读完徒增一乐,有些失望,作者在书里讲了一个笑话,但是不怎么可笑。

此外《不可破系统》和《恼人的头发》连起来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两篇文章的主角设定非常的相像,创业二人组,一个沉稳正常,幽幽诉说背景设定,一个各种作死,激进的思想推进剧情发展,但是这两篇文章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述产生的结果反差非常大。

如果说《恼人的头发》的叙述文笔最多在学生水平,那么《不可破系统》的水平就是突然进化到了霍金的高度。例如两篇文章男二的性格都是比较无厘头的,但是上一篇读着像是熊孩子加怨妇,而下一篇却像是乐天派加冒险家。同时《不可破系统》的科学逻辑的合理程度、科技的深度以及幻想的高度都全面超越《恼人的头发》,强烈推荐阅读的时候跳跃一下进度,将这两篇连在一起。

荒诞才是人生的真实

有些故事不用很深的内涵,就能让你不断的反思,《这个宇宙的太阳》这篇文章成功做到了这点。

一个夏日的夜晚,寂静的英雄纪念碑下,偶遇的流浪汉喝着酒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你听,那故事是如此的隐秘,甚至改变了你对过往全部的认知,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你已经不是从前的你了,因为那个被埋葬的真相;这个世界也不再是从前的世界了,因为它的历史是如此的荒诞。

本书作者高阳,有幸曾经拜读过两篇未收录在本书中的作品,写作风格有些“冷淡”,这里不是说故事情节不够精彩,而是书中人物的塑造缺乏内心的描写,因为没有或细腻或激烈的情感暴发,所以人物的行为转折就会很突兀,显示不出来人物在命运的抉择时刻,为什么会选择A而不是选择B,造成读者频繁跳戏,难以将自身带入书中世界。希望作者以后能在创作中增强这一部分的内容。

曾有一个英雄拯救了世界,但不是以你想象中的方式,也没有获得她想要的结局。

吾乃母亲

没有找到这篇《创》的具体创作时间,所以不知道作者在写这篇故事的时候,是否参考了美剧《吾乃母亲》,但两者确实有内涵和设定的共通之处。

美剧《吾乃母亲》

在美剧中,机器人企图用人类生殖细胞重新创造已经灭绝的人类种族,并且认为应该给这个种族挑选、培养一位完美的母亲,因此有了女主角一路闯关的过程。而本文《创》,一个上帝挑选灵魂出世做亚当,做废土世界文明重生的开荒者的故事,一样的一路闯关,各种迷惑与诱惑,艰难的抉择,人性的考验,把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内涵完美的展现出来。

无论是美剧还是这篇《创》,都可以说是内涵与格局非常优秀的作品,本文的旁白也非常出色,既做出了解释又避免了悬念的透漏,人物对话和情感描写也非常出色。

科幻版的围城

《恒城背面》,一个未来版本的“围城”故事,在一场被劫持的逃亡中男主角“杨”回首往事,多年前反物质炸弹摧毁了城市,强烈的辐射造成大量人口濒临死亡,年轻的“杨”冒险用动物基因给这些灾民做了基因修复,随后的基因异化让这些受害者变成了半兽人,被其余幸存者视为异类(也确实是异类),视为耻辱,视为仇寇。在无人的荒漠上,这些新人类用无数的生命建起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恒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边的世界愈发荒芜,活着的人想进到这个传说中的城内天堂,而半兽人的后代在恒城这个“牢笼”中长大的新一代却渴望传说中的城外世界,猫女和蝙蝠男(呃,可能作者是蝙蝠侠和猫女的CP爱好者)劫持了已经退休的“杨”,企图逃出去,至于最后的结局,只能说和《黑暗骑士崛起》一样,很悲壮。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1912年,美国著名的科幻作家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出版了火星三部曲的第一部《火星公主》,讲述了男主角在火星土地上践行美国精神的冒险故事。

1991年,著名的女权主义科幻作家欧米娜 欧涅克开始出版自传类型的科幻小说,并最终集结发表了《金星三部曲》。

早期科幻冒险小说

1992年,著名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研究专家约翰·格雷咨询调查了25000人的感情经历,归纳出了男人和女人在认知上的巨大差异,并对差异进行了分析,推出了《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被誉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著名的两性情感关系图书。

个人觉得,这些花絮要比这篇故事更加精彩,因为我完全不明白这个故事要讲什么,对背景设定中的核心,女人独立去开拓金星的决定也是莫名其妙,最后就算设定中的一切都发生了,女主出现在男主的火星上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两个互相对立的星球政府,女主一个人开着民用飞船就越境着陆了?开玩笑呢?这种种不可能倒是挺科幻的。

结束语

作者写书不易,且推且珍惜,全书十五篇作品,其中四篇是和“王元”合著的。强烈推荐《向死而生》《女校医的耳环》《图腾》《这个宇宙的太阳》《创》《恒城》六篇作品,先读完这六篇,其他的,各位读者自行判断吧,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彼之天堂吾之地狱,说不定我不喜欢的你会喜欢呢!


本原创文章为短文网原创文章频道原创美文栏目收集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