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短文高考 观后感 浏览高考内容

《千面英雄》经典读后感10篇

shortarticle 短文网 2021-01-21 02:29:28 12

《千面英雄》经典读后感10篇

《千面英雄》是一本由约瑟夫•坎贝尔 (Joseph Campbell)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千面英雄》读后感(一):怪失望的

买的时候看到描述说是神话学和心理学之类的云云,结果看完之后发现内容和预期的相差很大,是目前为止买的最后悔的一本书了。但豆瓣一看,原来大家看这个很多是为了写书找灵感的……

全书就是把作者总结的神话的同一模式叙述了一遍,没有具体的神话,没有具体的心理学分析,单纯的只是把两者粗略的结合在了一起。如果没有简介里那些宣传的话,也算是一部不错的书吧。

总体而言没什么学术意义,而且作者行文间夹带了大量自己的信仰。

《千面英雄》读后感(二):人名错误有点多

阿修罗翻译成泰坦,大概因为作者原文用了Titans,但是把krishna翻译成吉栗瑟拏也亏译者想得出来。。。Muchukunda的名字翻得也佶屈聱牙。幸好配了英文在旁边。Gorgon翻译成戈滚,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给译者脑洞空耳点个赞。

还有Nanna翻译成娜娜神哈哈哈哈哈哈哈

之前的伊阿宋都用的伊阿宋,154页瓶画解释突然变成杰森。。。

别的小错,我没笑痛肚子的就不放上来了。但是把天照大神比作伊南娜在东方的姐妹,差得也太远。一个是太阳,一个是金星,虽然崇拜和宗教地位几乎可以类比,但这样毕竟不严谨。

《千面英雄》读后感(三):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神话

从古至今,西方人就是透过西洋镜对中国隔山而望。他们所看到的中国是变了形的中国,面目模糊,以至于中国人自己都无法辨认。

而不论是去阅读还是去翻译西方著作中有关中国神话的内容都无疑是一种煎熬。

本书第211页对神农生平的叙述明显把后稷的事迹也糅合进来了——这是作者的问题。

而将Chao-tien翻译为“周田”,导致这里出现了“他的母亲是周田省长之妾”的译文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想来这也不是第一次见了,我猜这种现象源自西方人明明无法理解很多东方文化的意蕴,甚至对其本身也不甚了解,但却自认为通晓,才闹出笑话,而对于西方的一切都顶礼膜拜的不少东方人还信以为真,服为确论。历史上这样的事情确实不少,看看月球地图就能发现一个——因为上面有一个以西方虚构的中国历史人物之名所命名的环形山,这真是足够中国人永远铭记了。

《千面英雄》读后感(四):关于英雄极其旅程

这本书最初是一位专业编剧高超兄推荐给我的,据说此书讲述的是英雄的历程,也就是有关文学母题的内容。不过,我更喜欢其中文化人类学的部分。

中国自古以来也有神话,只可惜没有神话体系。而古希腊罗马等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而神话学的目的,就是从这些神话体系中,发现些人类文明中最初的面貌来。在坎贝尔的研究下,我们发现很多小说,故事,都起源于神话故事的模式,比如现实主义小说,往往都是小人物的成长史;以及一些西方文学的母题,如弑父娶母、流浪、寻找、兄弟残杀等等,这些都被坎贝尔讲清楚了。

西方文学中,“重述神话”是个很大的范畴,很多作家都写过,比如《客迈拉》一书,会发现这些西方学者对圣经和神话的功底太深了,国人玩不了。而相对的,重庆出版社做过一次“重述神话”的作品活动,很明显中国作家不善于此,尽管有苏童,李锐,叶兆言等文坛大腕,才发现他们真的善于写土地,而不是神话。

顺便说一句,此书的封面采用了磨砂工艺,我本人不喜欢给封面封底做太多的工艺,但这本效果还不错。

《千面英雄》读后感(五):背负着救赎使命的神话

在读这本书之前,已经觉得自己太书卷气了。性格的原因没有很融合在群体生活里,不时感慨,城市那么大,人这么小。可是,我想探一探,经受住历史长河洗刷的熠熠生辉的神话源泉,然后,在这个庇护所里好好的得到安静。

坎贝尔博闻强识,我实在想象不到怎样可以对每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部落和朝代,流传的所有神话就这么信手拈来。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年代,就这么展现在眼前。

很多人说现代社会没有信仰,科学的精神让神话无所遁形,也让人的灵魂无处放置。典礼和仪式的淡化,导致精神归属灵感缺失。

了解神话,从来不是判断对错或者求真的过程。是想象力的无限扩张。是寻求真我的象征。

只有当神话渗透出的力量和启示能够点亮你的幻想,引领你去跨越,你才算触碰到神话的内核。

英雄,是敢于冲破陈旧思想和现有障碍的人。他超越了理性化。

英雄的历险试炼之路,当然如神话般超自然助力,而我们接触最多的是英雄电影,还有身边所能接触到的宗教的传承和值得探究的仪式细节。全都很有意思!

引用书里的话:一旦“隐藏的”一面被发现,神话便成为仅次于终极静默的准终极之道。心灵进入隐藏面的那一刻,只有静默存留。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分担那极致的苦恼,不是在部落伟大胜利的光明时刻,而是在个人绝望时,背负起救赎者的十字架。

《千面英雄》读后感(六):先成为自己的英雄

神话是众人的梦,梦是众人的神话。

我最近第三次读《千面英雄》,依然没看完。

事实证明第一遍看不完的书,第三遍也看不完。

被普遍吐槽的翻译可能是个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一旦认识到只要看小标题就能领会作者意图之后,对连篇累牍的神话故事会就失去了兴趣,特别是非主流的民族神话,因为不成体系,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更进一步说,坎贝尔这套用佛洛依德和荣格心理学分析神话文本的方法总体来看未免有断章取义的嫌疑。书中大量引用神话故事,随手拈来,信息量之大确实令人佩服,但都是取一部分来印证观点,是典型的论文写法。但换个角度,如果单纯的欣赏神话的文本分析也会觉得有趣。

当然,这本书的主角是神话里的英雄,是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作者总结出英雄历练的基本大纲,不仅适用于神话故事,对解构文学作品乃至好莱坞电影也同样适用——当然,好莱坞英雄本来就是神话。

区别就是,古代的神话中神的身上往往被注入人性,令诸神嫉妒、好战、淫乱、又想方设法加之同样多的优点令宇宙守恒,而当代英雄则是在人的身体里注入神性,承认人心险恶的同时再战胜险恶。因为,就如作者在书的最后一章所提到的那样,科学令诸神走下神坛,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人们如今更关注自身的困境。

以前的神话没有作者,荷马是第一位作者,学会署名,人类便有了自我。

木心说,神话,从来都是人类倒影,倒影不在水中,在奥林匹斯山顶。所以希腊神话自由,诸神之上有更大的命运;中国神话不自由,天庭比人间规矩更多,三纲五常,不服就压在山下。好在总有反叛英雄,大闹天宫,沉香救母。

但想要成为英雄,那条试炼之路,还是只有诸神都走过的那一条——请先成为自己的英雄。

《千面英雄》读后感(七):《千面英雄》——现代人已经抛弃了的浪漫世界

现代人再看神话,已经大多不能体会出这种文学载体所能承载的那种链接个人和世界的功能。当然有很多人会认为,看神话有助于培养想象力云云,但是显然,这绝非神话的真实功能。在个人崛起、科学主导的时代,神话具有的那种类似催眠效果或者说感受世界脉动的功能,已经是人们所不熟悉的了。这本《千面英雄》就是透过纷繁复杂的世界各地的神话表象,在探究一种人类精神生活里共享的,对世界的解释。

当然,这本书的时代局限也是很明显的。那时节的知识界正在被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法洗脑,但凡知识分子都在使用这种解释力极强,但是没有可证伪性的伪科学解释生活。尽管缺乏了科学精神,但是不得不说精神分析法的解释力是其他心理学门类无可匹敌的。尤其是它创造的一系列术语体系,对解析已经远去的那些先祖的精神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个英雄的诞生,似乎往往应和着几种特殊的模式。从出生,到成长,到战斗,到最后回归原点,无论这些神话的诞生地相差多远,也无论这些英雄的个性和形象相差多少,人们总能找到他们的规律。这种世界观似乎也是从精神分析法借鉴过来的。人们的内心世界无论相差多少,在精神分析的世界里总是逃不出弗洛伊德模型的框架。这种简单粗暴的分类,大概也正是人们喜爱这种分析方法的主要原因。

正因为这种简单的归类,让有的神话实例其实并没有那么贴合解释的框架。虽然并非神话研究者,但我仍然能够举出几个中国民族神话的例子,不符合其中的解释模型。当然这种可以被认为是特例,没有特别的普世价值。但我仍然希望对神话的不完全解读能够做得更好,让这个世界显得更清晰一些。这种清晰的代价,最好也不是简化。

最喜欢的是作者在书末对现代社会神话故事消亡的论述。但是人性在此,即使是世俗社会,我们对神话的需求仍然能在某种意义上用另一些形式表现出来。传统社会的解构在让诸神死去的同时,也在建立新的神。只是在这个转换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和世界的联系被切断了。这也许是象征着个人崛起的好事,但也有可能是我们其实不愿意付出的代价。

《千面英雄》读后感(八):笔记

生命的反思

由英雄个人至宇宙

召唤 启程 历险 归返

神话一元论

“主题永远只有一个,我们所发现的是一个表面不断变化但内在却十分一致的故事”

神话原本来自生活经验。

在欠缺普遍而有效的神话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未被认可的,初步的,但隐含强大力量之梦的众神庙。

神话和仪式一直是使人类精神向前发展的象征,和那些常出现的、试图把它往后扯的人类幻想是对立的。7

悲剧毁灭了形体以及我们对形体的执着。狂野而悠然自在的喜剧,则是不朽生命的无尽欢乐。19

神话中英雄历险的标准路径是成长仪式准则的放大,即从“隔离”到“启蒙”再到“回归”,它或许可以被称作单一神话的原子核心。20

通常童话故事中的英雄,所成就的是本土的个人的胜利,而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所成就的是世界性,历史性和集体性的胜利。25

对上帝而言,万物皆是平等,良善和正义的,但人类好坏看待事物。赫拉克利特。

神话并不认为最伟大的英雄只是位有德者。道德只是教学法上达到的最终觉悟的前奏,这种觉悟超越所有的成对矛盾体。31

英雄并不往外追求,而是超越有形世界的局限,走向内在,以求再生。34

他必须把自己的骄傲,美德、外貌和生命抛开,向那绝对不可容忍的事物低头屈服,然后他会发现他与自己的对立面并非不同种类,而是一体。46

与世界神后结合的神秘婚姻,代表的是英雄对生命的完全掌握。56

以生命形式出现的个人,必然只是整个人类一项的部分的扭曲。261

部落的出生,启蒙,结婚,丧葬,就职等典礼,目的在把个人的生命危机与行为转换成古典的、非个人的形式,这些典礼向他揭示的自己,不是他的某种个性,而是他所扮演的战士,新娘,寡妇,酋长等角色。261

所有真正的宗教仪式的主要动机是要服从于命运中不可抗拒的事物。262

每个人的内在都含有全体,因此他可从内在探索发现。262

那些已发现自己人性中伟大素质的人,会变得内向而且孤高冷淡。263

目的不在于看到那本质,而在于了解个人就是那本质。263

个人的本质与世界的本质,这两者是一体的。263

就像社会参与最终会使人了解全体就在个人之中一样,放逐也将把英雄带回无所不在的真我。263一旦把重心放在这一点上,自私与利他的问题,便告消失。263

《千面英雄》读后感(九):真理只有一个,哲人用不同的名字说出

这是一本看前言、结论和目录就能决定是不是感兴趣并详细阅读的书,结构工整,至少总结部分交待得很清楚。

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看完了Joseph Campbell 的《千面英雄》,其一定的学术性导致每个神话都被割裂为不同的阶段,这样在初次阅读的时候不容易把握其逻辑,庆幸自己是以这种集中阅读的方式看完的,否则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主题,我一定更加懵懂。这本书的议题于我几乎是个全新的领域,所以从中看到的也是非常模糊。这本书的价值于我,正是开启了一道门,让我思考去揭开社会的扭曲的面纱,尽可能了解所能了解的世界运行的真实状况,以及提升自己的认识层次。

这本书的目的,如前言所述:“在于通过众多浅显例子的集结,以及让古代意义自己彰显出来的方式,为我们揭示出宗教和神话图像演示的某些真理。”

关于神话的诠释,本书有一个很好的总结。“神话被现代知识分子诠释为:解释自然世界的原始拙劣努力;史前时代诗文般的幻想产物,却被后代世人所误解;塑造个人、使他人融入社会寓言教训的贮藏室;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象征原始冲动的集体梦境;表达人类最深刻的形而上学洞见的传统工具”。

整本书以神话中英雄故事和宇宙演化的范式展开,同时又论述了梦与神话的相同模式,也由此引出了心理学的诸多解释。第一部分论述各地区神话故事中英雄故事的普遍模式:英雄的历险,召唤-启程-启蒙-回归,这个范式,放在宏观和微观尺度都是合适的,无论宇宙、地球、部落、个人,都是这样的上升和下降的循环。每个过程在各个神话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版本,然而其隐喻的意象是统一的。从我现在能理解的来看,这一章倾向于从神话的社会教育工具来解释神话之于部落,掺杂着杀父恋母之类、轮回之类的人类原始冲动。

第二部分论述宇宙的循环,这部分倾向于揭示“原始人类最深刻的形而上学洞见”,讲述各种神话故事中对宇宙的描述和揭示,当然其中必须也包含了英雄的作用,以此可以窥见人类处理自身与宇宙的方式。宇宙的出现-人类的产生-英雄故事-宇宙消解,宇宙的演化周期这一过程在各类神话中都是无法回避的主题。

“ 英雄已经为我们开路,我们只需遵循英雄的路线。”也许在诸神已死的现代社会,路线并不明显。

《千面英雄》读后感(十):转书评人林海评《千面英雄》

坎贝尔《千面英雄》中,最触动我的一句话莫过于:“神话是众人的梦,梦是众人的神话。”神话不再是远离我们现实世界的英雄传奇,而是透露我们心灵秘密的藏宝图。俄底浦斯恋母弑父,所折射的无非是子女成长“破茧而出”的愿望和最初的性向往。然而,因为社会的诸多伦理,这些欲求只能潜藏于内心。于是涌现为个体的梦——而这梦为太多的人所共享,便成了神话。

相信人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每每梦魇醒来,恐惧惊慌有时,回味沉迷有时。而每个神话故事,也正如一个个以英雄为主角的梦。用坎贝尔的话说,我们每个人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未被认可的、初步的、但隐含强大力量之梦的众神庙。梦境脱离了现实的伦理控制,映射出最真实的自我。是的,就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在神话领域的应用。

这看似简单的解读,却实际解决了另一个难题:为何在世界各地,都出现过类似的神话故事?东非曾有创世神母,埃及曾有双手分开混沌的苏黑卡大神,而中国亦有开天辟地的巨人盘古,他们难道早在没有互联网、没有光纤电缆的时代,就已经互通了讯息,留下了近乎雷同的神话和英雄?而用坎贝尔的理论,就容易理解这种原始人群共通的想象。相似的,在世界各地都出现的大洪水或暴雨灭世神话中,总会出现方舟和先知——这折射出居住在洞穴里的原始人类,对于洪水之灾的恐惧,和对气候变化无序的担忧。这种情绪不分欧亚非美,是每个族群所共享着的。故事传承下来,或许出现种种变形,但是其内核是无法掩饰的。而坎贝尔所做的努力,其实就是从世界各地的种种神话中,寻找千面万像的英雄踪迹,凝视他们,还原那些缔造英雄的普通人群。这一来,便将英雄们拉回了现实世界。

因而,可以理解为何英雄们总有着脆弱之处。阿喀琉斯有着未受护佑的脚踵,忒修斯杀死米诺牛后会忘记换下船上的黑帆。宙斯好色,赫拉善妒。故事中每每交待“不得打开这扇门”或“不得开启这口箱”,英雄们总是抑制不住好奇,酿成巨大的悲剧。这些不完美的英雄,并未在故事的口耳相传中,因缺陷而失去魅力,也没有被故事的再创造者“善意”地改掉这些缺陷——因为假如没有这些缺点,英雄神话便与我们这些凡人无关,只是祭坛上呆板的塑像和无趣的说教。这也是为何,在文艺复兴时期,大量关于酒神、农神和巫婆的神话故事,如地下潜流般,在各类艺术形式中喷薄而出。这些不完美的、甚至涌现着邪恶的生命力的神话故事,其实正是你我这些凡人的自我写照。

每个做梦的孩子心里,都有将自己扮演为神话英雄的冲动。而细心读那些神话,才发现英雄们亦不过是不肯死去的欲求。坎贝尔说得再漂亮不过了:“整个社会以充满生机的不朽单元呈现出来……世世代代的个人像身体上的无名细胞一样逝去,但是稳定永恒的形式却保留了下来……拥抱这个超我,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因此被提升、丰富、支持和扩大。”

如同神话中所描述的那样,人会找到数千年走来的路。在这一刻,个人在神话与梦境中永生。


本高考为短文网高考频道观后感栏目收集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

最新高考